推荐阅读
学一门技艺 多一个角度看世界
颂钵、声乐、古筝、茶道、花道、烹饪和彩墨画等各种社教课程,让休闲活动不仅局限于滑手机或度假,为忙碌的现代生活注入一份宁静与乐趣。
在洗肾与不洗肾之间,有没有其他选项?对于罹患多重疾病、身体衰弱的年长肾友来说,选择不洗肾,但接受保守性治疗,尽可能地留在社区和家中终老,可能会是长者心底“想要”的晚年生活选择。
这些客工不只是“外来劳动力”,他们是有故事的人。劳动之外的时间,他们是舞者,是诗人,是摄影爱好者。每个人都是某人的儿女、丈夫、妈妈,都有各自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想象。
“开始吃素后,觉得这是这辈子最满意、最正确的事情。”茹素十六年,新加坡知名演员林梅娇第一次在公开场合推广蔬食,分享自己的蔬食养生之道。零⸱市集“素per精彩”推素活动也邀来 90后青年,分享自己如何踏上蔬食旅程。
在万礼火化场仪式厅的告别式会场,没有泪流满面的沉重悲痛,反而洋溢着平静祥和的气息。对慈济志工王碧莲的儿孙来说,这一天是两年漫长岁月后的“告别”。追思的人群里,却意想不到出现三位带着白玫瑰的年轻人,他们特地来向王碧莲致意,并对她的儿女道感谢……
生气,是红色的;悲伤,是蓝色的。对不善以笔墨或言语表达自我的孩童而言,绘画和艺术创作成为另一个情感的出口。慈济人文青年中心与新加坡红铅笔合办艺术治疗项目,让10至11岁的学子借助各种艺术媒介,抒发内心,学习管理情绪和探索自我。
“吃肉肉对我们的身体不好!如果我们吃了鸡妈妈,小鸡就没有妈妈,会很害怕!”两位小蔬童从出生就开始茹素,今天更勇敢站上舞台推素、劝素,因为小朋友只有一个单纯心念,就是希望动物不再受伤害。
除了赚钱营利,企业能成为一个鼓励心灵成长的场所吗?实业家张秀玲希望让自家的洗衣工厂成为一个爱心平台,藉着节能减碳、蔬食推广和一场场爱洒分享,汇聚每个人的善念与力量。
两年多的疫情马拉松赛中,护理人员始终没有退场,身心压力之大可想而知。三名全职护士在工余仍投入志愿服务,行善分秒必争,因为她们相信“换一个工作方式就是休息。”
小孩的一个贴心举动,就能让父母乐开怀。慈济大爱幼教中心(义顺)重视品格教育,让学童在家办孝亲活动。六岁的李俊億小弟弟家里,不止三代同堂参与,他还为从小教导、照顾自己到大的幼教老师和女佣,奉茶和浴足,表达感恩。
访视贫户的基本礼仪知多少?为鼓励更多有心民众加入慈善访视工作,慈济基金会(新加坡)特别规划“访视志工入门班”,希望让毫无经验的民众可以掌握访视要领,并透过实务经验从旁见习,迈出慈悲善行的第一步。
对于高龄卧床者,口腔疾病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机构型牙科往诊服务在新加坡并未普及,慈济自2018年11月增设相关服务项目,新冠疫情期间虽一度暂缓,但幕后团队合心克服外在考验,积极为弱势群体进行筛检初诊和卫教推广。
慈济大爱幼教中心(义顺)迎来又一次的孝亲节活动,小小人儿学习手制饼干、卡片、奉茶和浴足,在校内准备,回家里实践。亲子间充满温情的欢乐互动,更重要的是,藉此引导孩子心怀感谢,也要勇敢表达爱意。
“就像被触电般,非常震撼、惊喜、有力量。”孩子为父母浴足、按摩,让慈少爸爸徐振兴心有所感。在五月的感恩季节,难得的亲子互动,说不出的话,现在全都化在拥抱中。
失去至亲的哀恸是无法言喻的,78岁的长者陈孟浩运用绘画诉说丧偶的悲痛,慈济人文青年中心联同社会服务计划“愈援”为他举办画展,藉由把艺术带入社区,让人看见艺术的力量如何伴人走過死蔭幽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