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Instagram YouTube Telegram Linkedin | EN
人文

当慈济理念融入企业文化

除了赚钱营利,企业能成为一个鼓励心灵成长的场所吗?实业家张秀玲希望让自家的洗衣工厂成为一个爱心平台,藉着节能减碳、蔬食推广和一场场爱洒分享,汇聚每个人的善念与力量。


洗衣工厂Zero Spot的职员和实业家排队把四十多个竹筒的钱币,倒入公司自制的大竹筒装置中,把每日的善心化成善行。(摄/ 曾美珍)

一进入大型专业的Zero Spot洗衣工厂,空地一隅是整齐堆放的塑料桶,它们已被分类好,等待被回收;大堂的显眼位置,摆满慈善机构感谢状、纪念牌,以及支持政府主推绿色活动的参与证书。

“取之于社会,用之于社会。”这家公司坚信绿色企业理念,其经营者张秀玲,在事业上拼搏,也用心投入慈济志业回馈社会,她还鼓励员工参与慈济活动,响应竹筒岁月“小钱行大善”的精神,让企业善尽社会责任。

2022年6月7日,新加坡慈济实业家团队又一次走进Zero Spot公司,向受邀实业家和员工分享,爱地球、护生态和慈济大爱足迹。在公司大堂临时布置的讲堂里,资深财务职员陈弋和志工们互打招呼,神态热络。任职十余年的陈弋说:“(慈济志工)经常来,我们都认识了,是好朋友。”

慈济志工团队走入Zero Spot公司进行企业爱洒,向职员和实业家分享慈济故事,藉此启发人人的爱心

从陈弋口中了解到,在老板张秀玲长年倡导下,环保实践、蔬食推广,这些绿色理念已融入企业文化,并为员工所认同,大家除了积极做回收,在疫情以前,也响应每周一餐素,以素食护生。

她说,员工们都十分认同慈济大爱济世的理念,现在公司几乎每位职员桌上都有一个竹筒,一些职员也随张秀玲参与浴佛典礼、2013年《法譬如水——慈悲三昧水忏》经藏演绎等慈济大型活动,有的职员甚至加入慈济,成为志工队伍的一份子。

爱的力量不间断

在环保袋还未普及的2008年,老板张秀玲已开始回收酒店报废的床单,缝制成环保购物袋做义卖,长年推动环保,张秀玲分享时说,开始接触佛法后,做生意的心态改变,这些年一直思考如何能够利益社会,创造自己的人生价值。

张秀玲也略带伤感地提及,实业家前辈沈喜洲志工在去年6月6日骤逝,选在今年6月7日举办爱洒活动,希望将他的爱延续。

“付出无所求的爱,我在喜洲师兄身上、在慈济这里见到了。”她说:“人生最可贵的,是我们的‘心’,我找了好久,渐渐在慈济找到答案,希望大家也都能找到内心想要的答案,让生命活得更有价值。”

公司又一次举办企业爱洒,张秀玲分享自己在慈济的心路历程,也期许大家能在环境保护、慈善公益课题有所获益。

张秀玲亦提及,自家外甥参与慈济教育活动期间,让她深入见证慈济的教育人文。

从亲子班到慈少班,张秀玲的外甥徐靖彦小小年纪,却已是第十一年参加慈济,这五年来,他主动把所有收到的红包悉数捐出,因为 “希望把所有人给我的祝福,转去祝福其他人。”

分享捐出红包做爱心的原因,略带腼腆的慈少徐靖彦说:“如果能分清楚‘想要的’和‘需要的’,我们能完成很多事,无论是利用自己的力气或金钱来帮助别人。有时我也会想,要怎么利用(红包钱)呢?但进一步思考就会发现,只要能帮助别人,自己就会开心。”

深知点滴爱心能汇聚成河的道理,张秀玲(右一)的外甥徐靖彦(左二)在会后将竹筒内的善款倒入钱瓮中。

从前辈沈喜洲身上看到实业家为社会树立的最佳典范,又从外甥徐靖彦身上看到慈济教育志业成功培养的品格教育。透过一老一少行善的实践、对善良的认知,多年的亲身参与和见证,让张秀玲信念更坚定,认识到捐款固然是一种方式,但更重要的是在企业里推动慈济的理念。

“让我们一起汇聚爱的力量。”张秀玲向台下呼吁,众人也热烈鼓掌回应。

用爱洒下善种子

“感恩大家放下繁忙的事业,来了解慈济志业。”从三十个家庭主妇的竹筒岁月缘起,到现在遍布世界五大洲的四大志业,志工林志伟和林伟庆向众人介绍慈济的缘起和理念,以及慈济人在全球的大爱足迹。

进入答疑解惑环节,听众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有职员在张秀玲带动下,参与过好些慈济活动,听到有灰衣志工说想穿“蓝天白云”制服,因而好奇慈济志工不同制服背后的表征;有人关心宏大命题,想了解慈济如何在国际平台发挥作用,推动环保减缓环境危机。

更多听众想进一步了解善款的后续处置,如慈善访视如何接案和给予辅助、善款是否都用在新加坡等。欢愉气氛下,五花八门的疑问,一一得到完整解答。

在提问环节,台下受邀出席的实业家和职员纷纷提出疑问,志工林伟庆(左)和林志伟(中)一一耐心解答。

即便熟悉慈济,在上午的分享会中,陈弋依然认真抄写了不少笔记,收获满满。她说:“每次都有新收获,分享(慈济)做了什么事的内容也不一样,去年的是为菲律宾风灾赈灾,今年是帮助乌克兰难民。有的内容重复,但可以加强记忆,是很好的。”

爱洒接近尾声,志工黄泉霖代表慈济接受来自众人的善款,接着所有志工表演慈济歌曲《一家人》,温柔的旋律、感性的歌词,让人放下拘谨的神情。司仪邀请来宾站起来、手拉手,围成大圈圈。

身在浩荡队伍中

实业家夫妻佘昀铮和李懿修同张秀玲是多年好友,大家都是新加坡实业家联谊会成员,两人在受访时数度流泪,提及慈济在波兰援助乌克兰难民的大爱足迹,佘昀铮难掩内心的感动说道:“一场战争可以摧毁无数家庭,当这些人很无助,慈济聚集很多志工,安定大家的心,给他们方向,这是最重要的。”

佘昀铮表示,都市人终日营营役役,为私人意欲而奋斗,但观看慈济影带时,他再次深刻体会到,服务他人令施者本身受益,因为能够助人,本身就是一件很幸福光荣的事,要感谢受助者给予助人的机会。

李懿修形容,今天的活动像给她打了一支强心针,“生活太忙碌,行善需要教育,有些人可能想做善事,却不知如何开始。而行善本身也是教育,让人看到布施的好,要启发人的善,我们要在生活中多去推广。”

李懿修也吐露心声,分享静思语曾给予的心灵力量。她感动落泪说:“认识慈济二十年,当有烦恼、路很坎坷,静思语帮助很大,读了能洗去坏心情。”

慈济短片让实业家夫妻佘昀铮和李懿修感触良多,尤其认同“翻转手心”的慈济助人理念,让一个手心向上的人也有机会成为手心向下的人。

一次又一次邀请慈济团队来公司进行分享和推广,张秀玲在会后受访时说:“善心善念需要不断被启发。”

秉持信愿行,张秀玲步步踏实做,多年来积极接引身边职员和实业家朋友成为捐款会员,但她认为更要引导人了解慈济,认同慈济精神,甚至能开始自省和觉察,从中成长,这才让捐出的善款变得更有意义。

“很多我的会员捐款,是因为信任我甚至应酬我,我觉得这是不够的,世上不缺慈善团体,但真正用心让人领受善心,很不容易,慈济做到了。上人教导我们,募款也要募心,希望(今天的企业爱洒分享)点亮大家内心的小小光亮,进而找到人生方向。”

在出口处,志工排列好一支支竹筒和静思语小册子等出版品,中英双语兼备,以便随时向员工分享慈济。

公司大堂内,在司仪带动下,大钱瓮内汇集一筒又一筒的钱币,像雨滴落入大海泛起的涟漪,缓缓向外扩散。

一家企业所能贡献的,不仅仅是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更是通过耳濡目染,贯彻良好的企业文化,让企业成为一个共善平台。其中的关键,在于领导人的品格,以身示教往往是最有力量的带动。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