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什么信念让一位当红艺人转而推广冷门的戏曲文化?当年轻人纷纷往城里去挣钱之际,到底是怎样的坚持让一位教育工作者回归田野过简朴生活呢?
2015年8月1日至2日,36名新加坡慈青干部回到静思堂参加干部研习营。第一天的课程邀请了两位梦想实践家前来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推广戏曲 做就对了
目前担任新加坡文华国际青年商会副会长的沈炜竣,曾是新加坡家喻户晓的电视剧演员。从小热爱戏曲的他,2012年离开电视圈,专心一志推广戏曲,更在校园内推动戏曲,并融入道德观。他笑说学生往往对传统文化与自身根基相当陌生,甚至对“你是什么籍贯”的提问报以“我是新加坡人”的回应。他认为戏曲需要的技巧如唱功练打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练好,难免流于枯燥,所以他希望用比较有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潮州戏曲。
去年沈炜峻荣获国际青年商会所颁发的“世界十大杰出青年奖”。曾在2013 年新加坡“法譬如水”演绎里演绎悟达国师一角的他,觉得在人生的路途上良师益友、广结善缘很重要。“证严上人秉持自己的理念,风雨不改五十年,即是我的良师。遇到困难,我就会以静思语‘对的事,做就对了’来勉励自己。”沈炜竣鼓励慈青干部勇敢往自己的梦想实现:“很多人认为成功会带来快乐;其实,我们先要快乐,才会成功。”
建造树屋 与地球共生息
陈荣耀因自小在乡村长大,造就了他热爱大自然的个性,他一直希望可以找一片林地建造生态旅游区,既有收入,也能进行环保教育工作。这位爱林成痴的年轻人,放弃了舒适安稳的生活,在马来西亚柔佛州埔萊山的山脚下,徒手建起山腰树屋 。他忆起儿时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可是长大后,树没了,水脏了,令他不胜唏嘘。当然,他曾遭遇过失败,有一段时间甚至需要向朋友借钱才可以过日子,可是他非常感谢有家人和朋友的扶持。后来,他接触到有机农耕,所以想推动绿色教育,让下一代可以接触大自然的美好,爱上大自然,他们才会继续保护环境。
“人类和大自然在一起,大自然就会回馈我们。这件事情对我来说是毫不犹疑,因为如果一件事情,失去的不会太多,就可以去做。人在三十岁前,应该尽量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情。”曾当义工陪伴癌末病人的他体悟了生命的有限,“你要知道,你为了什么活着。”
模拟客机失事 体验生命无常
为了要让学员体会生命的无常,激发他们回馈社会,课务用心安排了一场体验课。
佛堂内静寂一片,依稀听见慈青细微的呼吸声。早晨的阳光穿透窗帘的缝夹照在慈青的脸庞上,上面居然挂着泪痕。
这是一次非凡的体验,模拟了客机失事。以床垫为客机座位,蒙着双眼的慈青乘搭“慈济航空”,然后依次模拟遇到乱流和坠毁的情景。只见工作人员在床垫的四个角落大力摇晃,慈青惊慌失措、尖叫不断。接着,在主持人“无法载大家到达幸福的目的地”的呼声中,响起了爆炸声然后趋于平静。这时,大家取下眼罩,开始观看日本1985年123号空难的影片。这个史上第三大空难发生后,人们在罹难者的身上找到了他们写给至爱之人的遗言。
此震撼教育,让慈青产生了各种复杂的情绪,如:恐惧、无助、怨恨等。学员潘苡吟的“怨恨”情绪比较强烈,“只感到不甘,不甘生命提早结束,来不及孝顺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画面让她难以接受,并且在那一刻想到过去对父母的不好。”说着说着她已泪流满眶。当潘苡吟说到害怕妈妈会自责让女儿出国而遭遇横祸时,其他的伙伴亦非常感触。
主持人陈殿中学长最后抛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在生命的最后五分钟,你会想做什么呢?”慈青的答案各有不同,而陈殿中建议道:“最后此刻,你可以说谢谢表达感恩、说对不起祈求原谅、说再见祝福自己。”
人与人之间 体会诚与情
此次干训营特别安排了学员前往李亚妹安老院,把爱带给长者。然而大部分学员从未参与机构关怀,营队特别安排角色扮演的环节,让学员学习“诚与请”。
在许翠琴学姊的带动下,慈青二人为一组,扮演着听者和说者的角色。许翠琴为他们设定了几个情景:(一)说者说着愉快的事而听者不回应;(二)说者说着不愉快的事而听者不回应;(三)说者和听者同时说和(四)说者用不同的方法要求听者站立但听者不予理会。
过程中,慈青感受到了些许不舒服:作为听者很自然地想要回应对方所说但必须压抑,而说者则认为失去了被肯定的感觉。许翠琴分享:“这时只需微笑就能解决问题,因为‘诚与情’的表现就是关怀别人、尊重别人,而微笑是世界共通的语言,只要以同理心去感受,聆听和诉说都可以微笑面对。”
初访安老院 善结祖孙缘
此次的安老院之行,旨在让慈青看到被誉为“人间天堂”的新加坡也有被遗忘的一群苦难人,让慈青身体力行,走入人群去造福。
一来到安老院的女性宿舍时,慈青难免手足无措,因为他们多数不谙方言。在校辅爸爸妈妈和学长学姊的搭配下,慈青开始说着蹩脚的方言关怀阿嬷们。其中说着一口流利福建话的陈少洪,跟同样姓陈的阿嬷交谈甚欢。陈阿嬷紧握着陈少洪的手,说他就像孙儿一样。
陈少洪除了扮演聆听者、谈话者的角色,也是另外一位慈青李俞慧的翻译员。李俞慧对阿嬷所说大多数一知半解,但她表现出了倾听时的专注,对阿嬷的任何话语都报以回应和开朗笑声。两人一唱一和,逗得陈阿嬷乐开了怀,拿出了自己私藏的零食想和慈青一同品尝。
“阿嬷们喜欢分享,但是没有分享的对象,想到自己家里的阿嬷虽然物质条件比较好,但精神上的需求跟这里的阿嬷是一样的。”李俞慧体悟到自己应该多回去陪陪阿嬷。临行前,李俞慧已脱离了语言不通的尴尬,甚至能开玩笑地与陈阿嬷打起拳来。她笑称84岁的阿嬷力量大得把她击倒了,让在场的大家都忍俊不住。
语言不通,慈青们便投以微笑;若阿嬷们没有回应,他们便帮忙按摩。慢慢地,阿嬷们打开了心扉,欢迎这些年轻人的到来。慈青根据阿嬷的喜好尽量逗她们高兴。有一位刘阿嬷热爱唱歌,收着一本厚厚的歌词簿。慈青知道以后,马上把音响插上,为阿嬷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演唱会,大家高兴地合唱着《月亮代表我的心》、《爱拼才会赢》等歌曲。许久没有看到这么热闹的刘阿嬷,在这些年轻力量的环绕下,展开了灿烂的笑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