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17日,快乐亲子成长班的教育团队筹办了一日人文营,邀请家长与孩子共190人,亲身体验慈济人文课程,如茶道、花道、手语、彩墨绘画等。许多家长首次执笔彩绘,此外营队课程也安排亲子到刚启用的慈济环保教育站区去学习环保知识和资源分类。
亲子分组 上人文课程
在静思堂里,孩子们分组学习茶道、花道和手语“爱和关怀”;家长则留在佛堂学习彩墨绘画和制作环保卡片。
“最高的花是真,是我爸爸;后面那枝是善,是妈妈她在背后关怀着我们;前面的花是美,就是我和妹妹。”王咸懿兴奋地将花道作品捧在手上和大家分享。在旁的母亲接着说:“心美人就美。”
插花的人要以恭敬虔诚的心,双手执花,一枝一枝插入回收的宝特瓶制成的花器中。三枝花依次插入,分别寓意着真、善、美。应邀授课的社教团队成员薛淑如,教授孩子完成花道作品后,以尊敬的态度亲手送给父母,表达爱与感恩。
在多功能教室里,社教团队的成员叶韦圻向孩子们教授茶道礼仪,即“待人要懂得谦让、感恩和尊敬,做事要细心和耐心”。孩子首次体验亲手为同侪奉茶食,按捺不住兴奋之情,不免有些躁动。这时社教团队在旁引导他们静下心来,好好品茶与品尝茶食。“要双手捧茶杯怀感恩心,分三口饮茶并发三个好念。第一口,要心发好愿;第二口,要口说好话;第三口,要身行好事。”孩子们朗朗上口,欢喜领受。
同时在佛堂里,许多家长首次执笔,认真绘下寓意“知足”的竹子。“卡片与彩墨画的制作非常有意义,明白到人要知足感恩,把握当下。”已经是灰衣志工的郑安妤表达她对慈济四神汤(知足、感恩、善解、包容)的感受深刻,她从培养“知足、感恩”的心态,到如今渐渐学习“善解、包容”。一年前郑安妤把两个孩子送到亲子班来学习,她说孩子在生活上虽有时会调皮,但还算自律,懂得孝顺、谦让。
另一名家长孙惠玲从制作卡片中体会凡事要按部就班,持之以恒,一定能把事做好和完成。参加亲子班她希望孩子能学习知足并心存感恩,不要什么都想要,永远不满足就无法快乐。
互相拥抱 及时说出爱
“诚心祈求天下无灾,人皆平安远离苦难……”稚嫩的歌声从茶道教室里传出来,那是孩子们正在学习手语歌曲“爱和关怀”。每一个表达爱的动作,每一句动人歌词,都像在孩子心里播下一颗颗爱的种子。人生无常,与其等到失去时遗憾惋惜,不如珍惜父母健在的温馨时光,用行动向父母表达爱和感谢。“我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爸爸妈妈我爱你们!”吴觉愍向父母说道。
吴毅进把女儿吴觉愍搂进怀里,他说这天的活动增加了亲子互动,让他和孩子的心更贴近了。吴毅进住在巴西立(Pasir Ris),接受邻居的邀约成为慈济会员,因为来自佛教家庭,所以他希望孩子在佛教团体学习,在佛法熏陶下有正确的信仰及人生方向。
吴毅进说:“我们要珍惜拥有,珍惜生命。要知足,要分享。人生无常,不知无常何时会到?因此我们要特别珍惜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亲手实做 环保播善种
除了人文课程,亲子们另外半天的行程是到北部兀兰(Woodlands)的慈济环保教育站学习环保知识。
“为什么我们要做环保?”环保职工黄拱华问大家。孩子们回答:“因为要救地球。”
“是的,地球妈妈病了,有没有觉得最近的天气很不正常?有时特别热,然后又突然下大雨。” 黄拱华说极端气候与人类破坏环境的行为有关,所以要马上做环保。真正的环境保护应该先从不使用(Refuse)、减少使用(Reduce)、重复使用(Reuse)、修理(Repair)做起,最后才是回收(Recycle)。“所以不要以为拿很多回收物来这里就是在做环保,回收是环保最后的步骤,应该要减少或者不使用资源,才是真正的环保。”
为了让大家记得及分辨可回收物品和不可回收物品,环保志工沈明贤讲解“十指口诀”,也让大家一起做口诀的动作。过后,在志工的引导下,亲子开始动手分类回收物。慈少还准备了手工制作和攻站环节,增进亲子互动及默契。家长和孩子们把旧衣服制成独特的包包,也把宝特瓶变成美观的花瓶。
“我从来不知道原来宝特瓶可以循环后再利用,做出实用的毛毯,还可以做成美观的花瓶。更惊奇的是旧衣服循环后,还可制成实用又好看的背包。”家长余汉声说道。他以前没有意识到环保的重要,现在改变观念了,环保需要大家尽一份力,他也会教育下一代,让他们节约水电,不浪费资源。太太林美仪表示往后有机会,会在住家附近的慈济社区环保点做资源分类。
陈秀菁提及两个孩子参与亲子成长班一年多以来的改变。“孩子主动要求茹素,并在学校和同学分享环保概念。”此外,孩子们都会在每月的慈济全岛资源回收日去付出,也在家里做资源分类,让陈秀菁颇为惊讶和感动,愿意配合孩子一起茹素。
一日人文营圆满结束,亲子们都收获满满的感动和幸福。在活动尾声,他们向辛苦筹备这次营队的志工团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