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新加坡的志愿服务逐渐普及化,不少年轻人更是利用网际网络的便利,寻求志愿服务的机会。由社会发展、青年及体育部(MCYS)和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NVPC)合作推出的‘新加坡关怀’(SG Cares)计划,就提供了一个网络平台,让有心付出的民众能更快、更全面地接触到各类志愿服务的讯息。
不久前,SG Cares主动联系慈济新加坡分会并表达合作的意愿,决议由社区环保活动开始推动。SG Cares网络平台发布讯息后,全岛共有六个慈济社区环保点(实龙岗、大巴窑、顺福路、红山Redhill Lane、红山Jalan Bukit Merah、裕廊东),都陆续可见生力军的加入。从2011年4月至8月,已累计有171人次的投入,其中有74%是30岁以下的年轻人。
由慈青长期支援的红山社区环保点,在8月14日的常月环保活动中,就发现了不少来自SG Cares的年轻新面孔。经过询问,才发现他们已不是初次接触慈济环保活动,其中15岁的黄伟琪就参与了两次。他说亲手做资源分类过后,更加深了自己对环保的了解。比如众所周知的3R——Recycle(循环),Reduce(减少)和Reuse(再用);而慈济却提出5R,多了Repair(修理)和Reject/ Refuse(拒绝使用)。
同样是第二次来付出的吴祥玮,从第一次负责向大德收集环保物资,到这天是坐下来分类纸张,‘进阶’学习。他起初因为身边的伙伴都有自己的一套做法而有点慌乱,但熟能生巧,他后来发现其实不关紧要,因为大家最终的‘成果’都是一样的。
曾经在不同团体投入环保活动的黄亿和,发现虽然同样是做环保,但慈济志工会上门向居民收集环保物资,有些居民还会自动把物资带到环保点,并参与分类工作。
通过SG Cares网络平台报名的,还有来自日本,29岁的太一伊藤。伊藤移居新加坡的因缘特殊。他的爷爷曾在二战时期被派遣到缅甸执行任务,伊藤小时候经常从爷爷的口中听闻东南亚淳朴的风土人情。成年后,伊藤旅行来到中南半岛寻找失落的记忆,惊觉自己身在富裕的日本很幸福,世界上原来还有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因此他毅然辞去在日本建筑业的工作,移居新加坡。
伊藤在新加坡六个月了,目前在一间日本国际学校修读英语课程,并希望定居新加坡和投入环境保护的工作。他说,红山环保活动更能让他把助人和环保结合一起。
根据全国志愿服务与慈善中心(NVPC)去年的调查显示,15岁至24岁的年轻人当中,有36%担任义工,较之2004年的25%增加,由此可见本土年轻人更乐于为社会人群付出。与数十个慈善或义工团体合作的SG Cares,发挥了媒合的功能,让民众可以在各个领域的志愿服务付出,包括关怀独居老人和精神患友、准备饭盒给清寒家庭等等。
应因新加坡繁忙的生活节奏,SG Cares采取弹性活动制,只要注册成为会员,就能通过网络随时报名参加有兴趣的志愿服务。只有两名全职职工的SG Cares,其余人力都来自义工,包括了各项志愿服务的小组长。
红山环保站的SG Cares小组长是林湘琦。她早在2004 年时,因需要照顾病重的父亲而回台,并在台湾巧遇慈济人。几年前她出差旅居香港,还参加过当地的慈济活动。林湘琦表示,现今的几位同事都是慈济志工,她更觉得自己与慈济的因缘匪浅,也非常认同证严上人的理念,所以愿意承担这项任务,固定在慈济付出,再续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