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阅读
首办SYNC. Festival 推广永续福祉
您每天都有充分休息吗?2025年的青年节,慈济基金会(新加坡)主办大型倡议与募款活动SYNC. Festival,推广“永续福祉”理念,外在环保和内在身心紧密相连,吁请民众共同关注个人的身心幸福和永续发展。
您每天都有充分休息吗?2025年的青年节,慈济基金会(新加坡)主办大型倡议与募款活动SYNC. Festival,推广“永续福祉”理念,外在环保和内在身心紧密相连,吁请民众共同关注个人的身心幸福和永续发展。
“棒棒!”弯着腰,竖起拇指,瞇着眼笑笑,是刘莲秋老师给人的印象。刘老师任职于慈济大爱幼教中心,是三岁班的班导师,主教华文,自2014年幼教中心筹备启用以来任职至今,是小朋友眼中的好老师。
2015年8月1日至2日,36名新加坡慈青干部回到静思堂参加干部研习营。第一天的课程邀请了两位梦想实践家前来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一系列的体验课程,激发了这群时代青年的行动力,并在营队第二天来到安老院服务,学习回馈社会。
2015年8月1日至2日,新加坡慈青于静思堂举办两天一夜的“慈青干部研习营”,透过一系列体验课程,加强36名学员的信心、愿力和行动力。二十九名慈青、学长姊和校辅在圆缘时刻演绎〈行愿〉,坚固彼此道心。
取材自《妙法莲华经》的故事“穷子喻”,台湾花莲慈济技术学院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将深奥佛法化为浅显易懂的儿童剧,并在新、马、印三地巡回公演。首场公演于2015年7月21日在新加坡静思堂热闹登场,吸引了近五百人莅临观赏,还有小朋友看了说要学习勤奋向上,珍惜眼前的事物!
“即使我不在,孩子都会乖乖的……”这是每位父母师长的希望;但,当长辈不在时,孩子真的会“乖乖”吗?台湾慈济技术学院人文室的谢丽华主任,以幽默风趣又真实的人物故事,与新加坡三百多名会众分享本身的教育观念,让人听出耳油。
栽培孩子的第一步,就在于“因材施教”。慈济大爱幼教中心于2015年7 月11日首次举办幼儿亲职教育讲座,由台湾慈济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学系助理教授的施淑娟,主讲“认识孩子的气质与情绪——共创双赢的家庭气氛”讲座。39名家长及老师一起来认清孩子的性格与情绪,加强师亲生的正向互动,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善的成长环境。
2015年7月8日至20日,七位来自慈济大学儿童发展与家庭教育学系的学生,在指导教授施淑娟的带领下来到新加坡慈济大爱幼教中心实习。在开拓国际视野之余,首次的实务教学经验也让她们获益不浅,坚定自己未来的志向。
2015年的六月学校假期中,慈济首次为“新芽奖励金”专案的候选学子举办了半日“新芽成长营”。营队课程以提升学员的心灵与自信,促进亲子关系为目标,在下午课程中也邀请了学子的家属前来静思堂,一同在特备环节中度过温馨的亲子时光。
想要感恩双亲,三岁至六岁的小朋友能耍什么法宝呢?2015年6月19日,新加坡慈济大爱幼教中心邀请了家长前来一同庆祝孝亲节。小朋友早在三周前准备,学习做意大利面、小点心、感恩卡,并练习手语歌曲等。看见孩子的成长,父母亲为此深受感动。
自2012年,慈济基金会(新加坡)与菩提学校华文部联手,希望透过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让小五学生掌握华语,培养良好品行。2015年6月3日的母语双周华文营,60位志工再度来到菩提学校,为196名小五生以华语分享环保讯息。这群志工主要来自慈济大爱妈妈成长班,他们有的是退休老师,有的是爷爷,有的是家庭主妇,有的则是职业妇女;但相同的是,他们对教育的热忱。
社教中心自2005年12月开办至今,即将迈入十周年,从最早期的三项课程,到如今提供十二项课程,以及三项新增短期课程,共有22个班级。2015年第一学期共有175名学员顺利结业,结业典礼暨成果展于5月23日在静思堂举办。除了静态展览、动态表演,还设有多种体验课,整个静思堂仿佛变成了热闹的园游会,处处引人注目。
在这资讯发达,生活水平渐高的社会,不少孩子缺少了人际互动,少了体谅父母。温馨的五月是孝亲月,慈济基金会(新加坡)快乐亲子成长班和慈济青少年班特别安排了以感恩双亲为主轴的课程,带动孩子们体会父母的辛劳,以实际行动感恩双亲养育之恩。
新加坡的食材有九成以上是进口的;从食物的源头到我们餐桌上的佳肴,到底须要经过多少的步骤呢? 当食物摆在盘碗中,又有多少年轻人知道食物本来的模样?阔别三年,2015年5月16日的早晨,四十位年轻学子再度来到巴西班让——新加坡最主要的蔬果批发市场,探索食材变成食物的旅程。
2015年4月11日,102名来自全岛的教育工作者利用周末假日早上共聚一堂,参与慈济基金会(新加坡)与弥陀学校首次联办的《从“心”出发》教师研习营。四名慈济教联会的老师与大家分享如何强化亲师生(即家长、老师及学生)互动,加强班级经营。
2015年4月11日下午,慈济基金会(新加坡)教师联谊会(教联会)于静思堂举办教师研习营进阶课程。14名本地教育工作者一同实习“静思语五段式教学法”——体验、讲述故事、省思、静思和生活实践。短短三小时的实作生动有趣,来自台湾教联会的讲师们无私地分享及回馈,让学员们收获满满。
2015年4月10日,来自台湾花莲慈大附中的林成财老师跨海来到新加坡静思堂向318名听众分享了亲子沟通以及辅导策略。将近两个小时的讲座会,林老师藉由本身教学时与孩子的互动经验,通过一个又一个孩子的成长故事,分享他与孩子的沟通方式。
有人说,年轻人在网络里无所不能,生活中举步维艰?网际网络为什么会变成一张无明大网,将我们网住?如何找回人与人之间纯真温馨的互动?新加坡慈青邀约了同学,在2015年3月11日和2015年4月8日举办了两场慈青分享会,一同探讨、反思。